同学范文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教案(实用2篇)

2022-07-28 09:07:54

小学数学乘法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中基础,只有乘法学的好基础牢固,其他计算方法才能明白和了解,在这里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三篇小学数学乘法教学的教案,来看看别人是怎么设计好小学数学乘法的教学教案的吧!

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1】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教案(实用2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例1,练习二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法则。

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笔算乘法的法则,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关键:乘数与被乘数的积的个位要与乘数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4×216×323×4

31×304×40214×3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14×2、3l×30、214×3。

的口算过程,说出要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

(2)每盒彩*笔24支,3盒共多少支?

指名读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并提问:

①求3盒彩*笔共有多少支,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②24×3表示什么意思?

③用竖式计算,该怎样算?

二、新授。

教学例1。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说明图意。

然后提问:

①该怎样列算式?

②24×13表示什么意思?

③从图中看出13盒可分成几部分?(两部分,3盒和10盒)

④怎样求出这两部分彩*笔的支数?

启发学生说出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10盒的支数,最后求13盒的总支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1)3盒的支数;(2)10盒的支数;(3)13盒的支数。

然后分步用竖式进行计算。

对于(1)教师问:怎样写竖式?怎样计算?并在“3盒的支数”的下面写出。

在讲乘的顺序时,在竖式中标明乘的箭头,并算出来。

对于(2)教师问:怎样写竖式?让学生试着回答,再在“10盒的支数”的下面写出。

接着问:积是多少?在学生说是240后,把240先写在旁边。

然后问:240在竖式里该怎样写呢?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同,教师不要急于表态。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算出积是240的。

联系以前学的“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位数,教师在竖式中标明乘的箭头。

然后问:乘数十位上的1乘被乘数个位上的4得4表示什么?(表示40)所以4要对着十位写。

乘数十位上1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2表示什么?(表示200)所以2要写在百位上。

从而说明240在竖式中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对于(3)教师问:该怎样算?竖式怎样写?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然后教师把竖式写在“13盒的支数”下面。

教师提问:能不能把这三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怎样写呢?

接着问:24乘以13用竖式怎么表示?

板书:

教师提问:第一步算的是什么?是怎样算的?

指名让学生说24×3的竖式计算过程(强调要用3去乘24的每一位,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表示3个24是72。),并在72旁边注明是“24×3的积”。

教师提问: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是怎样算的?

可让几个同学说一说怎样乘,怎样写。

强调要用1去乘24的每一位。

并在旁边注明是24×10的积。

教师提问: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是怎样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颜*粉笔写出最后的积312。

然后指着完整的乘法竖式提问:用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个位上的4得“4”,这个“4”代表多少?应写在什么位上?

说明240中的0可以省略不写。

(擦去0)

提问:“24”实际表示什么?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和区别。

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化较简便。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7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行间巡视,可提醒学生注意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应写在哪里。

2、练习二第1题,让学生先说计算的步骤,再计算。

3、练习二第3题,集体订正时可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

四、课外作业。

练习二第2、4、5题。

两位数乘三位数【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的例2及“做一做”题目,练习二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多位数法则的运用。

教学关键:乘数与被乘数的积的个位要与乘数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完整回答下列各题。

(1)70里面包含有几“十”?260里有几个“十”?

(2)140是几个十组成的?几个十组成280?

2、口算。

4×7+33×7+67×9+8

6×8+57×5+97×8+3

3、专项训练。

(要求学生正确填写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所得数是多少个“十”。)

二、新授。

1、引言: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如果被乘数是三位数,该怎样乘呢?分几步计算?这是今天例2所要研究的内容。

课题是: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板书)

2、教学例2。

212×34

(1)学生试算。

(2)分析讨论:

提问:例2用乘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被乘数各位上的数,各乘了几次?为什么?(各乘了三次,因为被乘数是三位数。)

3、例2与例1比较。

(1)不同点:例1,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例2,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2)相同点:乘的笔算方法相同。

帮助学生讲述计算过程,归纳笔算法则。

先用乘数的()位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位对齐;再用乘数的()位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位对齐;然后()。

三、巩固。

完成教科书第7页“做一做”题目。

1、板演:

(1)提问:963是什么与什么相乘的积?

(2)继续把题做完。

(3)训练学生口述笔算法则:

321乘以13的笔算分三步算:第一步用乘数3去乘321得963;第二步用乘数1去乘321得321个十,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第三步把两次乘的得数加起来。

2、*做另外2道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该注意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数对齐。

四、作业。

做练习二的第6—10题。

口算乘法【3】

教学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口算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

难点: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口算题:(逐题回答)

数学教案-小数乘法(教学设计)2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概念,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类推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概念,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赋予现实意义

引导对话:同学们,中秋节即将到来,大家知道这个传统节日的意义吗?(等待学生回答)我们最喜欢的中秋节美食是什么?(月饼)昨天我让大家去市场调查了月饼的价格,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

(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入单价、数量和总价)

让学生根据表格信息编写应用题。

二、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活动机会

引导对话:对于这些问题,你们有什么解决方法呢?

(学生尝试计算,然后进行汇报和交流)

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

三、扩展思维空间,亲身体验数学过程

让学生填写适当的数,完成乘法算式。

学生在合适的位置加小数点。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小数乘以整数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提供出错时机,促进思维碰撞

口算练习:

0.4 × 3

3 × 0.17

0.21 × 4

五、在开放中激活思维,尊重学生*思考

变式练习:要使872 × 12 = 10.488的积正确,因数的小数点应该怎么放?你们有什么经验?

开放练习: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 )×( )= 0.36

六、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 上一篇:包装装演设计方案
  • 下一篇: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 继续阅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