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诞生于元初,直到明代才广为流传。20世纪80年代,《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的启蒙教材。然而,关于它的作者众说纷纭,成为历史上的一大谜团。清代人多认为是宋儒王应麟所作。
《三字经》流传广泛,家喻户晓。然而,其成书年代和作者目前难以确定。关于《三字经》的作者,有四种主要说法:一、明代黄佐、明末诸生屈大均、清代恽敬等认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以及其他文献认为是明代黎贞所撰;三、还有一种说法是区适子所撰,黎贞进行了增广;四、流传最广的说法是王应麟撰写,清代夏之翰等多位学者明确认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
《三字经》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的儿童启蒙教材之一,被称为“袖里通鉴纲目”,自宋代以来家喻户晓。它内容广泛,既包括方事类,经史诸子,又涵盖礼仪规范、名物以及历史典故等,对于启蒙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成书过程与《礼记》、《急就篇》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同时受到陈淳撰写的《启蒙初诵》的影响。《三字经》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蒙学读物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