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计划在小小班工作计划中占据首位。以下是本学期幼儿园托班的安全工作计划:
(一)教师应做到:
排查安全隐患:开学前检查教室的每个角落,将物品放置在幼儿无法触及的地方,发现水、电等安全隐患时及时处理。
加强早晚接送工作:确保儿童不交给陌生人,以防错接。
开展安全教育:通过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初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定期清点人数:每天检查幼儿是否带有异物入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活动前检查场地安全:组织儿童活动时,确保活动区域在保教老师的视线内。对于滑梯、攀登架等有一定危险的活动,需给予特别保护。
防止烫伤:避免开水、食物等烫伤儿童。
每天晨检:确保幼儿不带危险物品入园,如有发现需收回,严格遵守安全制度。
维护教室环境:保持教室通风、干净,确保区域角材料的安全和卫生,定期消毒玩具,预防传染病,实行一人一巾一杯。
严格交接班记录:准确书写交接班记录,及时清点人数和物品,与接班教师交代清楚。
午睡期间检查:确保幼儿午睡时没有危险物品,巡视幼儿是否有不良睡眠习惯,如蒙头时及时纠正。
户外活动安全检查:活动前检查场地安全,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幼儿安全,并注意活动后收拾幼儿物品。
(二)教育幼儿方面:
教育幼儿不在家中或其他地方爬阳台。
确保上下楼梯时的安全,幼儿要做到不推拉、不跳台阶。
教育幼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明白不能随便离开大人或集体。
教导幼儿不要将手放在门缝、桌子缝隙或椅子缝隙中,以免受伤。
户外活动时,教导幼儿互相谦让,不拥挤,相互监督。拿器械时要互相帮助,保证安全。
教育幼儿不碰电插座等电器,避免玩不安全的电器。使用剪*时要注意安全。
通过认知活动,让幼儿知道不将纸团、扣子等塞到耳朵、鼻子里,也不能将异物放入嘴里。午睡时不玩衣物等危险物品。
教育幼儿避免做危险的事情,同时加深对危险物品的认识。
分辨安全知识的对错,通过识别对错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小班安全教学工作计划2
活动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 了解消防员的职业及其日常工作。
2. 学习防火知识及火灾逃生方法。
活动准备:
1. 提前联系附近的消防队,安排参观并邀请消防员为幼儿介绍他们的工作内容、装备、消防车以及防火常识。
2. 准备笔和书面记录纸,以便幼儿书写和记录。
活动过程:
1.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大火的情景:
- 火灾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 火灾是如何发生的?
- 遇到火灾时应该怎样处理?
- 有没有见过电视里消防员扑灭火灾的场面?
- 消防员使用哪些工具?他们是如何扑灭火灾的?
2. 准备参观消防队:
- 今天,我们将参观消防队,和“救火英雄”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出发前,我们先做一下准备:
- 外出时,我们要注意哪些行为规范?(如:不要随意离开队伍、不打扰别人、不喧哗等)
- 到达消防队后,我们要注意什么?(如:不乱动消防器材、不打扰消防员的工作、问候消防员等)
- 你们想问消防员什么问题?(如:你们救火时会怕吗?怎么把被困的人从高楼救下来?为什么会发生火灾?)
3. 参观消防队:
- 师生一同前往消防队,期间请幼儿认真听取消防员的介绍与示范,参观时注意不离队,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 参观结束后,提醒幼儿感谢消防员并向他们告别。
-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消防队的参观经历,逐步记录下参观所得。
- 讨论消防车上有什么设备,如何预防火灾,发生火灾时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并与事前的讨论进行对比,看看是否一致。
关于小班安全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幼儿教育纲要》明确提出,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在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并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培养自我保护能力。为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安全工作必须放在首位,尽可能减少幼儿遭受意外伤害的风险。我们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落实每项安全措施,确保责任到位,以全面保护幼儿安全。小班安全工作计划的制定,正是为了进一步明确责任,切实保障幼儿身心健康。
二、具体措施:
(一)创设一个安全、健康的发展环境
1、每日晨检时,严格检查幼儿是否带入园危险物品,发现后立即没收并与家长沟通,确保不安全物品不进入园区。
2、在就餐时,特别注意预防烫伤。餐前一定先将汤类食物晾温,确保温度适宜后再分发给幼儿,并将餐具送到幼儿面前。
3、加强*物管理,所有*物应存放在幼儿无法触及的地方,并注明幼儿姓名。根据家长要求,确保*物按时、准确给*,杜绝错服、漏服的情况发生。
4、每日午检,确保幼儿无异物带入寝室,并严防异物进入耳、鼻、口等部位。特别要留意午休时幼儿的情况,尤其是服*的孩子,确保他们有良好的睡眠习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放学时,严格管理幼儿离园。确保孩子在离园前情绪稳定,组织安静的集体活动,如看书,以避免孩子过于散漫。放学时必须核对接送证,确认接送人的身份,如有疑问要与家长核实,避免走失或被拐骗的风险。
6、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保证每天教室通风,桌椅卫生,定期消毒玩具和日常用品;保证幼儿毛巾、水杯的清洗消毒,寝室和被褥的清洁与消毒。所有消毒记录要准确填写,并及时清点人数和物品。
7、户外活动时,严格检查活动场地,确保没有安全隐患。特别是大型玩具设施,如发现松动的螺丝钉,应立即报告维修,排除不安全因素。
8、教师下班前检查班级安全情况,确保水、电、门窗的关闭;晚接的幼儿要与值班老师交接,确保信息准确,孩子安全。
(二)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1、教育幼儿在教室、走廊及楼梯间行走时避免奔跑、打闹,并且不大声喊叫;要求幼儿在洗手、喝水、上厕所时保持有序排队,防止滑倒;进餐时鼓励幼儿安静用餐,避免边吃边讲,防止食物卡住喉咙。
2、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教导他们识别危险物品,如*具、电器、大头针、热水等,并自觉远离这些物品,避免受伤。让孩子了解安全门、窗的作用,并懂得在危险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
3、教育幼儿在走动时不将手放在门缝、桌缝或椅子缝间,以免被夹伤。
4、户外活动中,使用大型玩具时,强调不推挤,遵守轮流使用的规则,并让幼儿相互提醒和监督,以确保活动的安全。
5、教育幼儿远离电器插座,使用小*时要有*陪伴,并且在美术课上注意正确使用剪*,避免意外伤害。
6、教育幼儿不将纸团、扣子、拉链等物品塞入耳、鼻、嘴等部位,最大程度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三)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力争家园一致,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安全教育目标,使家长理解如何配合幼儿园进行安全教育。我们也会收集相关的教育资料,展示由于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或能力不足导致的意外伤害案例,帮助家长增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
同时,我们要提醒家长避免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出现误区:
(1)为了避免事故而取消幼儿的一些活动,
(2)为了安全而降低幼儿活动的标准,
(3)为了安全而限制幼儿的活动范围。
这些做法不仅不现实,还可能抑制幼儿的探索和成长。我们应引导家长根据幼儿好奇心强、行为冲动、自控力差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并通过日常教育提升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家长理解安全教育的核心是意识和能力的并行培养。